华夏的意思( 二 )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余其宅兹中或”,“或”是古字国的意思 , 一般指京师或都城,这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中原的都城或中原诸侯,其范围有限,与华夏的范围相同,疆域不过“方三千里”而已,不能代表现在的中国概念 。现代意义上中国一词的使用最早开始于清朝,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时,派出的使臣全称为“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这是首次在正式外交场合使用中国这一概念 , 而之前的称呼则比较笼统含糊 , 比如“天下”、或者是“四海”等 。
“华”的称呼也始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左传》,并多次出现,比如“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等 。从这样的文字记载中不难看出“华”和“夏”、“戎”都是并列关系,其来源与“夏”有着异曲同工的痕迹,源于族名的可能性更大,但族名完全不同于人种意义上的民族,这与后来国外称中国人为秦人、汉人、唐人类同,并非是民族概念上的称呼 。
后来的古文字学家们对“夏”和“华”都有训诂研究 , 《说文解字》中说:“夏 , 中国之人也 。”又说“华,荣也 。”这一释义使两个字又有了完全不同的概念,夏和华最早是两个并称的族名,而且“夏”字本义并无人的涵义,应该是“居住在河洛中原地区的夏人”更为准确 。而之后的解释则更为夸张,流传比较深入的解释有唐代孔颖达的“中国有礼仪之大 , 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 。”对此解释,现代的专家学者们认为是受大一统思想影响下的附会和美化,不足为凭,与孔子时代的解释有明显缪误,毕竟孔子亲自整理过古籍文献,其解释应该更权威 。当然近现代的学者们也有各种解释,有说是来自地名的 , 也有通过民族学、人种学概念推论为来自图腾崇拜的 。
就“华夏”这一概念来说,早期所指是中国这一地理称谓是基本明确的,仅仅是地理范围上而言,并无民族的涵义 。按照左丘明、司马迁等古代史学家的观点,五帝同根、三代同源,同为炎黄子孙 , 共同生活在华夏大地 , 拥有共同的华夏文明 , 才形成了近代以后的华夏民族 , 应该是全体中华民族的代称,与单纯的人种学上的民族概念完全不同!
华夏的意思就是华夏民族,专指自尧舜禹至夏朝这段时期形成的民族部落至建国时期的民族种群,因属于第一次形成的名称 , 所以后代自商朝以后都陆续延续下来 , 以示正统 , 因此自然也成为了中国的美称 。
传说黄帝和炎帝在古代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 , 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 。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九黎首领蚩尤,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联盟,华夏部落的来源基本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