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智商( 三 )


到了清华,孙教练将我选入校队,并让我成为一线队员,代表清华参加比赛 。所以我觉得,很多情况下,是你的个性决定了你的将来 。
我先说什么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你的智商,无论学什么学科 。
至于重要的,首先是时间的付出 。
不要以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靠机遇,我不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没有极大的付出 。
清华大学前生物系主任老蒲,在美国已是赫赫有名的终身讲席教授 。他在美国开组会时教导学生:“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最大的诀窍是工作刻苦,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 。我知道你们不能像我一样刻苦,但我要求你们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这意味着如果是8小时一天的话,你要工作6天以上 。”
而且,不要以为你早上8点去,晃晃悠悠做点实验,晚上8点离开就可以了 。他只计算你具体做实验的时间,和你真正去查阅和实验相关的文献的时间 。这样一周工作50小时,工作量非常大 。如果你能做到,你可以在实验室待下去;如果你不能,就离开 。
其实老蒲说的是大实话,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科学家说出的话 。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一个人若不付出时间,就一定不会成功 。
第二,方法论的改变 。
我的博士后导师是一个独树一帜的科学家,他只比我大一岁半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的10年中,他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实验室做出了30篇发表在《自然》《科学》上的文章,是世界上一顶一的高手 。
我进入他的实验室之后,满怀希望要向他学习,希望跟他学方法论、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批判性思维 。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非常纠结,让我这才意识到,真正的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方法论应如何养成 。1996年下半年,一位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访,邀请我的导师进行一小时的一对一学术交流 。我的导师让秘书回复,他那天恰好出差不在 。可是讲座那天,导师很早就来了,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解结构、看结构、分析结构,写文章 。
【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智商】我当时非常疑惑,于是问导师,导师的回答非常简单,他说:“我没有时间 。”
任何东西都可以再生,只有时间不可以 。科学知识的最前沿你只能在做研究的时候知道,还有在领域内你所处的境地是什么样的,你是否在科学前沿,你是否在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都是如此 。所以说,我希望大家不要简单地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你需要挑战过去 。
第三,要建立批判性思维 。
除了方法论的改变,还要敢于挑战学术权威 。
我的博士生导师在33岁时已是教授、系主任 。他在开车时想象出Zinc Finger(锌指)的结构,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结构 。他在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在思考,他的每一天都充满思考 。他经常说,“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