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年级苏教版古诗词包括小册子的按朝代排( 三 )


《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7.《为学》通过贫富二僧从西蜀去南海的故事,阐述了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8.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啾啾 。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溅溅; 《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 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
,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10.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
求有关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赏析练习册名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1、鼎湖山听泉 2、林中小溪 3、飞红滴翠记黄山 4、画山绣水 5、扁鹊见蔡桓公 6、桃花源记 7、与朱元思书 8、核舟记 9、故乡 10、我的叔叔于勒 11、在烈日和暴雨下 12、多收了三五斗13、成功 14、论创造 15、学问与智慧 16、说美 散文家谈散文 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17、陈涉世家 18、捕蛇者说 19、岳阳楼记 20、醉翁亭记 21、绿 22、囚绿记 23、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25、一双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1、威尼斯商人(节选) 2、江村小景3、《陈毅市长》先场 4、一厘米5、藤野先生 6、生命与和平相爱7、热爱生命 8、享受生活9、曹刿论战 10、愚公移山11、出师表 12、观潮13、送行 14、给我的孩子们(节录)15、台阶 16、呼兰河传(节选)17、雪 18、《雪》四人谈19、邹忌讽齐王纳谏 20、《孟子》二章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墨池记
苏教版语文补充习题(九年级上)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便舍船,从口入 。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具答之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停数日,辞去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 1.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有错的一项 。
A.便要还家 (yao邀请) B.鸡犬相闻 (wen听见) C.土地平旷 (kuang空阔宽阔)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shu 属于)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3分)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 3.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 ” 4.翻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文中哪些语句描绘了桃花源中优美的环境?哪些反映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文中原话) 答:。
5.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出“世外桃源”这样一个地方?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