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庐山瀑布动画( 四 )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去哪些地方旅游过 , 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 纷纷站起来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 有什么好玩的什么好吃的 , 这个时候听的同学也很认真 , 心里十分的羡慕 。
于是我又问:游玩的时候有见过瀑布吗 , 瀑布怎么样 , 看到那样的瀑布有什么感觉?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之后 , 直接揭题引出《望庐山瀑布》 。
二、读诵课1、了解李白 , 先生讲 , 再帮忙补充 。
2、扫清障碍 , 主要解决生字 。
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 , 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 , 并通过为生字一字开花让学生巩固生字 。
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 , 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
3、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 , 读通读准古诗 。
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 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 , 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 , 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 , “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 。
之后又让学生读 , 有感情的读 , 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 。
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
三、总结 反思: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 , 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 。
在第一个读中 , 学生做的很好 , 很快的解决了生字 , 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 。
而在理解这一过程 , 也是本课教学的最难的部分 , 学生虽然可以用给字组词 , 通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了诗意 , 但很难体会到作者李白想表达的那种对庐山瀑布的赞美 ,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为什么会这样 , 我个人分析了一下原因:部分学生没有见过瀑布 , 部分学生见过却没有仔细观察体会过 , 学生想象的能力有些弱 。
学生没有很好的体会到这种感情 , 只是知道作者想要表达这种感情 , 所以后面的有感情朗读也是比较失败的 , 而最后的诵 , 在朗诵方面也是失败的 , 而背诵是十分成功的 , 因为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会背了 。
我想这次教学中 , 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 , 在引出课题之前让学生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的视频 , 听听瀑布所发出的巨响 , 在学生对瀑布的雄伟气势有所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文教学 , 效果会更好 。
从“疑是银河落九天”看出 , 把瀑布想象成银河 , 描绘了瀑布从高处急速垂直流下的景象 , 表达诗人看到瀑布时激动惊喜的思想感情 。
江雪描绘了冬天万物凋零 , 雪地寒天里一位渔翁独自垂钓江边的景象 , 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和坚强 , 不畏挫折和困难的性格 。
望庐山瀑布诗句配图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 一起欣赏这首诗 。
庐山风景秀丽 , 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 , 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 , 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 。
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 , 描绘了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 , “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 , “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 , 可以说字字珠矶 , 无一虚设 。
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 , 既生动又贴切 , 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 。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 构思奇特而又精巧 , 语言洗炼明快而又生动形象 。

【古诗望庐山瀑布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