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工笔与粗笔勾勒在诗歌鉴赏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五 )


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 。
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 。
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 。
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 。
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 。
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 。
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 。
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 。
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 。
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
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 。

【白描工笔与粗笔勾勒在诗歌鉴赏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
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1、 烘托/渲染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
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 。
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 。
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
(2)以物托物 。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
”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 。
...
怎样鉴赏古诗 一、鉴赏方法点拨:(一)注重平时积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
(二)、分析诗歌意象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
”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 。
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 。
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 。
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
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 。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