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原文及赏析范文有没有?( 十 )


最后的告别主要用语言描写,写直到分手时,父亲又对儿子叮嘱:“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最后又几步一回头,嘱咐我:“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时还一直为儿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 。叮咛的话语,虽朴朴实实,但感情深沉 。“混入”,准确,因为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
这样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父亲,当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时候,作者当然潸然泪下了 。末了再提背影,对父亲已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回的分别就感到特别的怜惜、怅惘、依恋,以“我的眼泪又来了”结束这一段,更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淡淡的哀愁,此处可见一斑 。少年,即现在说的“青年” 。
父亲外出谋生,东奔西走,结果家中光景还是“一日不如一日”,“老境却如此颓唐!”据作者在《笑的历史》一文中说:当时家里负债累累,“连利钱也不能够按期付了,大家便都不肯借了;而且都来讨利钱、讨本钱了” 。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在中外反动派压榨下的小有产者虽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 这几句照应开头,父子俩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心有灵犀一点通 。特别是父亲,不仅惦记着儿子,而且还惦记着孙子 。读到这里,我们才了解父亲百般爱“我”的全部用意 。近两年来父亲之爱“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会给他无情的压力和磨难,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父亲在贫穷拮据之中,回顾自己一生的坎坷历程,原来尚能“独立支持”的小康之家,随着时间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至破产了,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瞻望前途 。
希望在哪里?光明在哪里?饱尝人生痛苦与目睹世态炎凉的父亲,只得靠儿孙们出人头地,寄殷切希望于未来了 。儿子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之泪 。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文章开头回环呼应,进一步突出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写得凄切动人 。收束全文,余音如缕,情长绵绵 。很平淡,甚至过于拙朴,但细细品味,却感到质朴中含着真情,其中蕴含着一股感人的力量 。朱德熙先生说朱自清的散文,“于平淡中见神奇”,我们从《背影》的描写中可以得见 。
白描的核心就是“真”;实际上,真也正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本质特点 。现在分析散文,常常分析它的意境,这是不错的 。但对《背影》却不能如此分析 。在一九四七年,当《文艺知识》的编者向朱自清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回答说: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文艺知识》连丛,第一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