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七 )


于是想到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写到的一则事 。
一九四八年,河南豫衡中学为躲避"**"烧杀,决定迁校,国军九十七军护送他们穿过十万大山 。学生们在没水没电的越南空地上开学,唯一的教材是一本《古文观止》 。
"这些河南的孩子们,在永州柳子庙时,读的是书里柳宗元的文章,现在在异国异乡的寂寞蛮荒里,虽然晚上睡觉的稻草垫一翻开就有潮湿的蛆在蠕动,白天,他们却坐在地上跟着老师朗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皆死 。……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借用龙教授的原话来形容,那书声,"就象天使手中最温柔的武器" 。
所以"国学",为的什么?这场比赛、之后可能会有的无数比赛,都不是目的 。它就在那个地方,也许用不着,但就象一个午后,醒来就知道是一片明媚 。即使冻馁动荡,万里飘零,也能"风檐展书读,正气照乾坤" 。它让人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孤军 。
旅途中的芭蕉仰望佐渡岛上流泻的银河,圣芳济于雨夜中看到手足上显现的钉痕,炮火中飞扬的星条旗进入斯科特的视线,其情感大概皆出于此类——无边的寂静苍凉中漫上一丝喜悦,知道自己就是一切的尺度 。那一瞬遥远共鸣就象是从王江宁的七绝中走出来的,它就是那抹陌头杨柳色,挡都挡不住的亮光 。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上周,语文老师带我们看了《国学小名士》的比赛视频 。
感触很深,既佩服那些饱读诗书的哥哥姐姐,又为自己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而感到惭愧 。
突然间想起一个人,他经常在小区广场的六边砖上写字,字写得很方正,刚劲有力,是繁体字 。我并没有见过他,只觉得他的字很漂亮,我非常喜欢他的字,让人有一种安静的感觉,赏心悦目 。我也学过书法,但是没能继续学下去,挺遗憾的 。比起楷书,我更喜欢隶书,因为我喜欢隶书的柔与,让人看了舒服 。特别是用毛笔写,看着字就象在品味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
视频里比赛的同学不但诗书背读得多,而且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让人称赞 。在那样的舞台上,想要在自己回答错误的时候临危不乱,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看他们对对联的时候,心中更是佩服,小小的一副对联,谁都没有在乎,也不知道有这样的知识在其中,原来对对联不仅要用词恰当,而且还有很多象上联有的字,下联尽量不要出现的问题,稍微不注意有对的对联就是错误的 。家里每年都会贴对联,有一年的对联是我写的,稚嫩的笔迹与简单的对联,怎么看也拿不上台面去,可大家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是我自己动手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