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被贬前的诗词及资料(12)


苏轼在天庆观的私垫里读了三年 , 十岁时母亲教他念《后汉书》 , 读到《范傍传》时 , 他感慨很深 。
不自觉地就叹息起来 , 并对母亲说:"做儿子的如果也像范谤 , 母亲高兴不高兴?"程氏说:"你如果真能像范谤一样 , 我难道不能像范谤的母亲一样感到光荣吗?由于苏轼从小天资聪颖 , 因此他在母亲的教导下进步的非常快 。
二、名震京城 苏轼在二十岁前一直在故乡眉山专心学习 。
仁宗嘉枯元年(公元1056年) , 他同其弟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初次离开眉山 , 并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
这一年顺利地考上预备考试的两兄弟 , 又一起参加第二年春季的科举 , 苏轼一举...
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前是几品官,什么官苏东坡大文豪清官兼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吃货1.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 字子瞻 , 又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苏仙 。
汉族 ,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 祖籍河北栾城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 , 苏轼进士及第 。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
元丰三年(1080年) , 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
宋哲宗即位后 ,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 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 , 途中于常州病逝 。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 谥号“文忠” 。
张怀明: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提到张怀民 , 张怀民当时被贬黄州  , 作者和张怀民当时都被贬黄州 , (是在苏轼被贬4年后被贬的) 可以算是志同道合的人 。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 , 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 , 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 , 用语暗藏讥刺朝政 , 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 , 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
所谓“乌台” , 即御史台 , 因官署内遍植柏树 , 又称“柏台” 。
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 , 乃称乌台 。
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
苏轼为他的妻子做了哪些诗词如果满意请尽快采用!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写给三个妻子的诗词一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江城子·记梦》在四川眉州青神县的岷江畔 , 有一片苍翠挺秀的山岭 , 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称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中岩山 。
进入山中不久 , 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汇集而成的清池 。
表面上 , 除了池水较深较冷之外 , 并无任何独特之处 。
但奇怪的是 , 如果你临池拍手 , 池中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 。
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 , 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如此贴切而富有灵性 。
而这三个字正是苏轼所题 。
当年进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边聚会 , 想为这个水池取名 。
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苏轼以“唤鱼池”中选 , 并即席挥毫写下这三个潇洒的大字 。
苏轼的才华赢得了王方的喜爱 , 几经周折 , 王方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 。
仙山清池 , 佳人才子 , 这个美丽的故事为本来就美丽的山川增色不少 , 让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语不止 。
王弗性格“敏而静” , 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 。
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 , 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 。
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 , 她反倒给予提醒 。
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 , 她都能答上来 , 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