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怎么写?( 三 )


结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变得不平常了 。
2、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鲁迅相识、交往的 。
①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鲁迅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他在《<呐喊>自序》中也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屏显楷体字部分)
②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 。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默读第1—3段,思考: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通过在东京的两件事:赏樱花、学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到处乌烟瘴气,没有自己想要的学问 。)
哪句话概括地表达了他对东京的态度?(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反复朗读 。对比(屏显):
·东京也是这样 。
·东京无非是这样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无非,只不过 。“也”字,有照应上一篇的意思,表明作者的失望和焦虑并没有因为到了东京而改变 。这句仅仅八个字,先声夺人,一下子道尽了鲁迅内心的极大愤慨、失望、厌恶等复杂而沉重的感情 。)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自己读读第4段,你感觉去仙台的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日暮里”,让人想到“日暮途穷”或“日暮乡关何是处,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户”,是他的浙江老乡客死的地方 。这两个地方会让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 。从这两个地名来看,他很颓唐、很失落,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味道 。)
④读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鲁迅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振兴祖国的良方,不收学费、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这些关心幽默地统归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可见鲁迅对这种优待的态度是——感谢但并不感动 。)
⑤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鲁迅,真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 。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又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 。(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