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怎么写?( 四 )


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我们可能觉得已经够了,但鲁迅先生并没有止笔 。
3、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边默读边思考:这两件事给了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 。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鲁迅是不是对对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见却变化了”什么意思?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
4、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才是“伟大”的!所以鲁迅感激地说——(齐读第37段)
四、升华“伟大”:
1、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 。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7段)
2、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伟大”,是模糊的,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 。它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所以鲁迅真诚地说——(再读第37段)
3、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 。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 。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偏居乡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别人推荐来的《鲁迅全集》 。得知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中国的大文豪,他异常惊喜 。但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与世长辞了,师生再也没能见上一面 。当藤野先生听到鲁迅逝世的噩耗后,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抬起头来,用颤抖的双手把鲁迅的照片高高举起,然后饱蘸浓墨,提笔写下“谨忆周树人君” 。
后来当有人问及他当年教鲁迅的心情时,藤野先生说:“少年时期,有一位先生教过我汉文,我尊敬中国,也就觉得对那个国家的人也应该高看的……前后外国留学生只有周先生一人 。因此我帮他寻找住处,学习日语,虽我能力有限,却要尽力关心……我是为了对道德的先进国家表示敬意,而不单为周先生一人 。”(屏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