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如何写?( 四 )


在对美景的描写过程中应该尽是喜悦了吧?也不尽然 。看这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的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描写路灯,尽选消极的词语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缓,语调低沉,读者从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声 。同是写灯,《我的空中楼阁》是这样的语言:“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在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着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悦 。以上两段描写,词语当然不能互换,就连句式也绝不能互调 。
特色
1.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 。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 。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
定 。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 。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 。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 。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