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练习题|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三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考渊明所记,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至百二三十岁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 。②寿:长寿 。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
①无论魏晋 ②便扶向路
③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④或至百二三十岁
(2).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辍耕之垄上
B.无丝竹之乱耳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翻译下列句子 。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②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4).通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
①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
②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 。


答案第一部分
1 C
【解析】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C项理解不正确,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因为他们热情好窖 。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内容理解的正误 。答题时应注意,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和相关的知识点逐一比较,字斟句酌辨析正误岀正确答案 。桃花源中人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告诫他岀去后不要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桃花源记练习题|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第二部分
2
采用“留白”的手法,“留白”的手法运用,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写出了桃花源村民在听到渔人讲述外面世界的社会黑暗腐败、战乱不断,百姓民不聊生、颠沛流离,人们关系冷漠、尔處我诈等听闻时的神态或这里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桃花源村民在听到渔人讲述对外面世界的社会黑暗腐败、战乱不断,百姓民不聊生、颠沛离,人们关系冷漠、尔虞我诈等听闻时的惊恐、对百姓的同情、对自己幸福安逸生活的自慰时内心反映(合)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残酷统治及社会黑暗的批判,肯定了桃花源及作者精神家园的美好,反衬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


3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

【解析】
【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提示“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有关语句,默写时注意将“俨”“阡陌”“髫”“恰”几字写错 。
【点评】对于名篇,学习时要熟背,对内容要理解记忆 。


4
东晋
《桃花源诗并序》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
【解析】答案:
东晋;《桃花源诗并序》;序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


5
同解析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
【解析】《桃花源记》中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作者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环境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民风纯朴,人们安适愉快,安居乐业的美好世界 。这寄托了陶渊明及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但这种愿望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
答案:
作者追求的生活是:自然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环境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民风纯朴,人们安适愉快,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