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咏梅诗”共有多少首?( 七 )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
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
作品鉴赏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
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 。
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
”(《蕙...
苏轼和陆游的诗 1、苏轼的诗: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陆游的诗:示儿《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3、人物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又工书画 。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

【苏轼的“咏梅诗”共有多少首?】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