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信的古诗词( 五 )


后来就称信件为函 , 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 , 公私文书 。
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 , 遗我一书札 。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 。
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 。
除了上述别称外 , 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 。
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 , 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 , 得雁 , 足有系帛书 , 言武等在某泽中 。
”所以 , 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
鲤鱼也代指书信 , 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 , 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 , 中有尺素书 。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 , 一种称为“双鱼” , 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 , 隔水高楼 , 望断双鱼信 。
”另一种称为“双鲤” , 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 , 双鲤不应稀 。
”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 。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 , 双鲤迢迢一纸书 。
”有的直接说成“鱼书” , 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 , 为遣相思梦如秦 。
”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 , 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 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 , 结成双鲤鱼 , 要知心中事 , 看取幔中书 。
” 书简也代指书信 。
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 , 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 。
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 。
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
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 , 书筒不至费人思 。
”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 。
旧时信件每页八行 , 故称为八行书 。
《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 , 赐书 , 见手迹……书虽两纸 , 纸八行 , 行七字 。
”温庭筠词曰:“八行书 , 千里梦 , 雁南飞 。
” 书:家书即家信 , 手书即亲笔信 。
《春望》诗句:“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函:便函即便信 , 公函即公文信件 , 函授即通过信件来往授课 。
札:大札即重要的信 , 礼札即送礼的信 。
《古诗十九首》诗句:“客从远方来 , 遗我一书札” 。
简:书简即书信 , 小简即便信 , 叶圣陶写的关于语文教育的书信 , 发表时题目为《语文教育书简》 。
笺:便笺即便信 , 锦笺、华笺即书信的美称 。
尺牍:即书简 , 因古代常用一尺长的木简写信 。
尺素:即绢书 , 用一尺长的白绢写信 。
《饮马长城窟行》诗句:“客从远方来 , 遗我双鲤鱼 , 中有尺素” 。
鸿雁:典出自《汉书》:“天子射上林中得雁 , 足有系帛书 , 言武等在某泽中” 。
后来 , 鸿雁就成了信的代称 。
有没有大神能做出关于信件的古诗古词~优美就行古代对“信”的称呼有:函牍、信札、尺书、尺素、书翰、文牍、尺牍、尺简、书函、书柬、书简、书札、书牍、翰札、简牍、信件、竹简、手札、函件 。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 , 是有名的礼仪之邦 。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 , 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
在实际生活中 , 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 , 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 , 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 , 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
书信是相隔较远 , 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
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在手机 , 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 , 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