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七个真相如何写?

家庭教育的七个真相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七个真相,希望有所帮助!
1.以前夸孩子说“家教好”,现在夸孩子是“成绩好”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 。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 。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 。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 。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
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的七个真相如何写?】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 。
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 。
2.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家里的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剥好了、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说:“多吃两块,你还得练琴去呢!”从一人捧着一块馒头在阳光下玩耍,到现在的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边,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心灵标准 。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识,但付出的代价却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不是花多少钱上个培训班就能得到的,它是从孩童时期开始自然形成的一种能力 。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童年的游戏方式就有着天壤之别 。我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 。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我们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那时穷有穷的玩法 。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 。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 。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就缺失对规则的协商和认同,怎么懂得牺牲和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