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读后感怎么写?

《家》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 , 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 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
巴金在《家》的代序《文学生活五十年》中写到:“《家》是我自己喜欢的作品 。我自己就是在那样的家庭里长大的 , 我如实地描写了我的祖父和我的大哥——一个“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和一个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 , 还有一些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我的长辈们 , 还有那些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 , 还有受苦、受压迫的“奴隶们 。我写这小说 , 仿佛挖开了我们家的坟墓 。”正如巴金所说 , 《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 , 一个时代的悲剧 。同时 , 也写出了在高府的底层 , 人们正在或先或后的觉醒 。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 , 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 。在书中 ,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 , 《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 , 是“五四”进步新青年 。《家》的另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并不是作者要褒扬的人物 , 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有力罪证 , 因此作者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仅次于觉慧 。至于《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高老太爷 , 则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 。因此 , 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 。为此 , 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封建制度即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 , 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作品写到老太爷为了觉民逃婚而大发雷霆时 , 有一段议论:“他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 , 他的面子应该顾全 。至于别人的幸福 , 他是不会顾到的 。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 。他时常发脾气 , 骂了觉新 , 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 。这段评论显然是把高老太爷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在进行抨击了 , 在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觉慧式的愤慨 , 但更应该把它当作是作者对他所憎恨的封建制度的统治者的抨击 。
《家》中的人物 , 在不同类型的社会中培育 , 不同色泽思想浇灌、照射下生长 。他们不象现在的我们 , 有着一层温室的护罩 , 他们直接面对着变幻莫测的风雨 。
今天的我 , 看到了他们弯延伸展的努力与永不妥协的精神 。
这两天都在看巴金的《家》 , 没事翻来看看 , 也摘抄了不少 。说来惭愧 , 要不是今天要写读后感 , 可能这本书还得再陪我几天 。为了这篇读后感 , 我可是煞费苦心 , 早上老早起来了 , 刚睁开第一只眼就开始看了 , 还有半本呢 , 今天必须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