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如何写?( 三 )


爱,是成为教师的前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 。在大学里,曾经听教育学的老师说过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现在,又重新温习了一遍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绝对站得住脚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得出“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结论,教育出来爱,还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
当老师需要爱心,作者李老师认为,所谓“爱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现,爱孩子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 。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任何形式的体罚都离开是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是谈不上任何教育的,都是应该根绝的,但是科学而成功的教育却离不开惩罚 。教育惩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 。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 。既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把学生吸引到身边,如果我做到了这些,我相信我也能够让我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你们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对于这句话,李老师也给了我新的理解:“把心灵献给孩子”而不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应该允许我们老师留点心灵给父母、给孩子、给爱人、给自己 。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捧着一颗心来,带走半根草也没有什么的 。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博爱,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够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地关注并尊重每一个孩子,不因其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性格相貌等因素有所偏爱与冷落 。
以上仅是我对《教育的智慧》的肤浅理解,难逃俗套的同时也是纸上谈兵,希望能启发我更好地去反思去思考我未来教育的方向,以后作为一名老师如何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如何从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目的 。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如何写?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曾不断的探索、深思,但是闭门搞研究终究是不会有所突破的 。于是我开始学习成功人士的方法、理念 。张平先生所著的《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让我豁然开朗 。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大家熟知的名词了,但是,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在该书中,就教育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及个体的发展功能,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