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游峰的导游词怎么写?( 五 )


晒布岩的后面就是天游峰了 。它高约400多米,却异常的陡,从山上垂下来的铁链就是从天上垂下来一样 。我们继续往上爬,现在已经到了半山腰,你们听,叮叮咚咚的泉水声,那是雪花泉 。它从山上飞流直下,击打着山脚下的岩石,溅起像雪花一样的水花,雪花泉的名字由来和晒布岩一样有趣 。
雪花泉旁边是接笋峰,那山峰似乎连接又似乎断开,像竹笋一样,想必大家知道他为什么叫接笋峰了吧!它的后面是一个茶园,被上山留下的清泉滋润着,这里的茶比一般的茶还要香还要好喝,这就是著名的大红袍 。
这半山腰的平地适合大家休息,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一会儿我们进行爬上山顶夺旗比赛 。那里不仅能赏到最美的景色,还能得到丰富的奖励 。

福建天游峰的导游词怎么写?


[导游内容〕武夷精舍——>云窝——>晒布岩——>茶洞——>天游峰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堵墙就是武夷精舍遗址。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 。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 。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 。四方来者,莫不叹其佳胜 。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倡道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 。因此他创办的武夷精舍备爱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广 。南宋末期,经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 。随后又设置“山长”这个教职,来主持教事 。元初,改山长为“教授”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毁于兵灾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孙朱洵、朱澍出资重建后,又改称“朱文公祠”,崇祀朱熹 。清康熙年间,赐予“学达性天”匾额,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 。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年,闽浙总督常见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
从武夷精舍前行数百米,在接笋峰西壁岩下,有因峰岩崩塌形成的大小岩洞10余处 。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常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轻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开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此地名为“云窝”。云窝四周环绕着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晒布岩、天游峰、苍屏峰、接笋峰等 。过问樵台,前面大家看见的这个石门,就是叔圭精舍旧址 。门额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见 。叔圭、姓江名贽,北宋人,官举孝廉 。这里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筑,是清初为纪念江贽而建造的,现仅存这道石门 。过叔圭精舍石门,但觉豁然开朗 。左边这个濒临九曲溪巡的亭子叫石沼青莲亭 。右边这座山峰是隐屏峰,依附于隐屏峰,峰腰横列三痕,仿佛折断又连接在一起的山峰,叫接笋峰 。隐屏峰下的这座亭叫水月亭 。据说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赏月,可风到四个月亮 。请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个月亮?(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 。云窝中间这块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头伏卧的大象,俗称铁象岩。铁象岩中间裂开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觉天光如线 。为区别溪南灵岩一线天,故称 它为“小一线天” 。云窝以铁象岩为界,分上、下云窝 。云窝巨石倚立,背岩临水,地处武夷山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 。这里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隐潜居养心之所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陈省曾在上下云窝间,兴建“幼溪草庐”,计有宾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生云台、迟云亭等10余处亭、台、楼、阁,极为富丽堂皇 。可惜这些建筑早已废圯,岩壁间留下的些许摩崖题刻,还能让人依稀记起昔日的繁华 。关于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还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陈省在云窝构筑幼溪草庐时,朱熹当年营建的紫阳书院十分破旧 。一边是优雅的环境,精美的建筑;一边是年久失修,即将坍废的书院 。一士人见此情景,便题诗于壁:“紫阳书院对清波,破壁残碑半女笋 。颇爱隔邻亭榭胜,画栏朱拱是云窝 。”陈省见诗笑曰:这分明是激我乎 。即日捐资雇工,大兴土木,将紫阳书院修复一新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