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五 )


基于这个故事,我想到关于爱情的两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好的爱情 。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 。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都不同 。《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 算是比较的全面了,但不是爱情全部的样子 。在我片面的理解中,好的爱情,首先要冒巨大的风险;好的爱情是两情相悦,一见钟情并且日久生情;好的爱情是你们不但在外貌上相互吸引,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灵魂相互匹配 。一见钟情的是爱情吗?是,但只是爱情的开始,远远不是全部 。爱情需要一见钟情,但是一见钟情的不都是爱情 。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他们之间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关系 。影片中阿里萨对菲尔米娜的爱就是一见钟情式的爱 。但马尔克斯创作的是有虚构情结的小说,我觉得他在小说中一是虚构了阿里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种忠贞不渝指的是精神上的——以及,作者出于对女主角菲尔米娜的偏爱,而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女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因为对某人一见钟情,而恪守一生的 。当然不能否认的确有这样的存在,比如金岳霖之于林徽因,我没有看过关于他们感情的书籍,只是了解,金岳霖先生为了林徽因先生终生未娶 。但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一,施爱者,无论是小说中的阿里萨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金岳霖都属于世所罕有的骨灰级情种,也可以说是真正至情至性的人 。爱情在这种人眼里就像阳光空气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影片里阿里萨的叔叔谴责他把商务信件写得像情书一样情意绵绵,而阿里萨却回答说:“因为我需要爱情呀,我需要爱情 。”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爱情,它是这世上最美好最值得期待也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但在这些骨灰级情种眼里,爱情不是之一,而是全部,类似的情种还包括《霸王别姬》里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恋恋笔记本》里的雷恩·高斯林,《爱你就像爱生命》里的王小波和李银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的徐静蕾,等等,他们是真正为爱而生的人,没有爱,生活将会暗淡无光 。
其二,被爱者,菲尔米娜或者是林徽因,是完美到女神一样的人物 。无论是外在样貌,还是内在修养上,她们几乎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菲尔米娜是剧中虚构的人物,所以她的完美可以理解 。但是林徽因的完美却是非常难得的真实之美 。无论是外貌,才情,气度,修养,品德都无可挑剔 。这样的人是值得被人眷恋一生的 。也只有像林徽因这样的美女兼才女有有资格让人苦守一生 。只不过,金岳霖的不幸在于,他没有像剧中阿里萨那样等到了乌尔比诺的死,林徽因先他,更先梁思成一步去了,如果先走一步的是梁思成,那么金林倒是可以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哈,就像小说里的结局 。而且,不同于菲尔米娜对阿里萨爱情的游移不定,林徽因是明确表示过她也同样爱上了金岳霖的,只不过,彼时“罗敷已有夫”,只能“还君双明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