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六 )


可是话说回来,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几个林徽因,菲尔米娜,也没有几个金岳霖,阿里萨,我们是生活在世俗生活中的凡人,既不是女神,也不是情种,甚至,有些人连浪漫主义的想法都没有,或者有,却不能也不敢实施 。爱情在现代人眼里变得越来越不纯洁,我们给爱情附加了诸如房子,车子,票子一类的与爱无关的条件,所以我们一旦见到,哪怕是电影小说里虚构的专一纯洁浪漫爱情都觉得震惊不已 。但事实是,本来我们就该如此的 。说起来,真是可悲 。
由此我想到,普通人的爱情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 。即使我们做不成女神,也不是情种,但我们依然需要爱情,依然需要一见钟情为开端的爱情 。我之前所说的爱情需要冒巨大的风险,就在这里——你并不能确定一见钟情就是真正适合你的那个人,而且很多时候都不合适 。有人说,一见钟情不就是喜欢这个人的外表吗,那不就是外貌协会吗!我说是,一见钟情就只是喜欢这个人的外表而已,就是肤浅的外貌协会 。但是这有什么不对吗?如果一个人连外表都吸引不了你,你又怎么会有兴趣去了解他的内在呢 。更无从谈爱了 。但事情的麻烦和复杂就在这里,一个人光从外表上吸引你的确不靠谱,有很大的可能是这个人在外表之外没有更多的,更优秀的内在可供你挖掘欣赏了,这也正是一见钟情的风险之处 。很多,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像小说电影里那样爱上一个一见钟情的女神式的人物 。两个人的匹配程度很大一部分在于灵魂和谐程度,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智识和阅历上几乎处于同一层面,能够愉悦的交流分享并一起成长 。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六年前通宵在被窝拿着小台灯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虽然早已忘记了里面所写的内容,但貌似不妨碍我在人前炫耀的那种自豪感 。“啊,《百年孤独》呀,早就看过了” 。
是的 。仅仅就是看过了,但是看过之后的.结果是怎样恐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貌似里面的人名很长,涉及几辈人的故事 。不过,仅仅知道这些就够了吗,就能在人前说我知道马尔克斯吗?知道得越多,你会发现你越不敢乱讲话,生怕讲错了就误导了他人 。
看过《百年孤独》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是用“魔幻现实主义”写就的 。手法新颖,故事离奇,不过,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
反过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作者摈弃了以往的手法,并没有太多的人物情节,不过和之前那本书类似的就是都跨过了时间的长河 。这本书的里面有着很多当代人们所遇到的问题,想得到的答案 。
一场由爱念引发的故事,终究是没有得到爱情的完美结局 。不过,对于彼此来说,这又算得上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