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粤语的古诗( 三 )


关于梅花的长篇古体诗词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
【古体诗词】怎么写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
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 。
汉魏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 。
唐以后古体诗受到律诗的影响,平仄上也有了一些讲究 。
根据这一点,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古风,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
纯粹的古风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 。
不过,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有意避免律句,於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并来 。
这样就使古体诗的句子有了某些特点 。
前面说过,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成为古风的特点之一 。
最后三字除了这种三平调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 。
这就是说,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 。
从全句的平仄看,多数句子的节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叠平叠仄,这就是说,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 。
例如杜甫《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
渔父天寒网苦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全诗十八句中,有十五句符合上面所谈的四种三字尾的要求;特别是十个平脚的句子中有七个是三平调,尤其值得注意 。
符合叠平叠仄要求的有九句 。
剩下来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和"万国城头吹尽角") 。
由此可见纯粹的古风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 。
入律的古风,和纯粹的古风恰恰相反,诗人们尽可能用律句 。
入律古风之所以和律诗不同,主要在於:(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 。
这种情况,一般只存在於七言古风中 。
例如王勃《滕马阁》,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 。
这种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 。
白居易的《长恨歌》基本上就是这种形式,还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连昌宫词》等,都采用这种形式 。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和体" 。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
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 。
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 。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 。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