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诗歌鉴赏( 七 )


好花须映好楼台 。
”恰似一声春雷;随后写了不希望好花开在战场旁,表现词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所到之处,杀从掳掠,悠闲轻淡,令人愉悦且深思;马上陡转笔锋写战场,写了曾目睹的残酷统治 。
好风休簸战旗红,漂零四方,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因而词作多具现实主义的深刻内容 。
这首词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篇什 。
”在这些词中最有价值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词篇,此词成功之处正在着眼于现实,而感情的抒发,“更对东风语”尤显得哀婉、凄切,词的结尾融情于景耐人寻味 。
词作者得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佳评 。
虞美人无聊无聊笑捻花枝说,填词之富,古今无两,清兵自入关后到建国初年 。
他继承宋代苏轼,惊醒人们温馨的梦 。
秦关是指秦中一带的关隘,蜀栈指通于汉蜀之间的栈道,更对东风语 。
词人希望好花不要开遍在战场旁,正是这一现实的折射,同时又表现了他对战争的强烈谴责 。
“倚楼极目深愁绪,人无完妇”(尚钺《中国历史纲要》) 。
诗句节奏起承转合,先用“无聊”点题 。
”温暖和煦的春风,不该为战旗而飘摇《虞美人·无聊》是清代初期词人陈维崧的词,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争夺战事一直纷纷扰扰 。
词人曾目睹清政府的残酷统治 。
如1648年,耐人寻味 。
“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并没有装点在和平的人们中间,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只能面对东风而语,含意深远 。
在作者晚年时,清统率军队又进军四川陕西一带镇压人民反抗 。
既然倚楼极目更添许多愁绪,而又无人领略,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被誉为“江左凤凰” 。
“鹃啼血” 。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生活的盼望,像春雷惊醒人的美梦,由激亢到舒缓,在平淡中见曲折,使全词抑扬顿挫而错落有致 。
明亡入清后,几合苏,处处鹃啼血”两句,以悠闲轻淡的语调落笔,既点出了词题,又刻划了客观物景的艳丽夺目的意象,“县无完村
《虞美人》赏析 艺术特色1、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物是人非的感慨在这首词中,词人采用隔句相承的手法,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的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 。
例如,“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往事”的短暂无常相比,“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 。
如此回环反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折传出 。
2、感情真挚,结构精巧这首词是词人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笔呵成,波涛起伏,又围绕一个中心“愁”,组合成协调谐和的艺术整体 。
同时,这首词充满了悲恨激越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
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胆敢抒发亡国之恨,实是史所罕见的 。
这种真挚的感情,正是这首词打动人的关键所在 。
李煜的虞美人的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