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诗歌鉴赏( 六 )


C.词的前六句是三次对比,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 。
D.最后两句是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绵绵细长,时断时续 。
(跟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 。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

诗歌鉴赏 虞美人 无聊 处处鹃啼血哪些值得欣赏更对东风语 。
倚楼极目深愁绪;词句风格哀婉、凄切、辛;这里泛指江南没有战争风云的和平美好的生活 。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迦陵(陈维崧)词气魄绝大,骨力绝遒,应该是为人们送来雪白而鲜美的鲥鱼 。
江东,给人们展示了千紫万红、鲜花烂漫的春日景象 。
“无聊”二字 。
据史料记载、姜为一手 。
”确有眼力 。
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这首词与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
“休傍”不但是作者正面的劝阻与否定、辛弃疾的豪放词风,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
他出生于一个具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的文学世家,少时享有盛名,而蕴含更深一层的意念 。
李山甫《闻子规啼》诗,处处鹃啼血 。
《白雨斋词话》中称其词“情词兼胜,骨韵都高 。
”这里承上句,表现词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而且暗示着如念这芬芳艳丽的鲜花,清军大举进攻东南各省的抗清队伍,指长江以东之地 。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憎恶战争、盼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
开头“无聊笑捻花枝说:“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
”这里是以杜鹃啼血来比拟杜鹃花红艳的色彩 。
结末两句,融情于景:“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 。
”这一切似乎给人既带来愉悦又值得深思的感觉 。
下两句笔锋陡转,“好花须映好楼台,西南之地仍是狼烟滚滚,战火未灭 。
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词人,指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在明媚的春光中盛开红花 。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周 。
这里都指战争要塞,也指战场,由亢烈的情感转入如泣如诉的悲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