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柳永诗词鉴赏( 六 )


由此很自然地在上片两结句到情景交融的地步:“直恐好风光 , 尽随伊归去” 。
“伊”为第三人称代词 , 既可指男性 , 也可指女性 。
柳永的俗词是供女艺人演唱的 , 其中的“伊”一般都用以指男性 , 如《定风波》“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望远行》“待伊游冶归来”中的“伊”都是指男性的 。
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
女主人公将春归与情人的离去联系起来 , 美好的春光在她的感受中好像是随他而去了 。
“直恐”两字使用得很恰当 , 是主观怀疑性的判断 , 因为事实上春归与人去是无内在联系的 , 将二者联系起来纯是情感的附着作用所致 , 很足以说明思念之情的强烈程度 。
下片起句“一场寂寞凭谁诉” , 在词情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一场寂寞”是春归人去后最易感到的 , 但寂寞和苦恼的真正原因是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 , 也不宜向人诉说 , 只有深深的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 。
于是整个词的下片转入抒情写自身懊悔的情绪 。
作者将这懊悔情绪分作三层 , 逐层铺写 。
第一 , “算前言 , 总轻负” , 是由于她的言而无信 , 或是损伤了他的感情 , 这些都未明白交代 , 但显然责任是在女方;于是感到自责和内疚 , 轻易地辜负了他的情意 。
第二 , “早知恁地难拼 , 悔不当时留住 。
”看来她对此事缺乏经验 , 当初未考虑到离别后在情感上竟如此难于割舍 。
如果早知道了 , 何不当时就不顾一切将他留住呢?因为没有留住他 , 这才后悔无穷 。
第三层又补足“恁地难拼”的原因 。
他不仅举措风流可爱 , 而且还品貌端正 , 远非一般浮滑轻薄之徒可比 , 实是难得的人物 。
但除了这些容易体察的优点而外 , “更别有、系人心处” 。
这“系人心处”只有她才能体验到的奥秘是不便于言说的 , 也是她“难拼”的最重要的原因 。
可见 , 她由于内疚、难舍和私自的喜爱 , 更感到失去他像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一样 。
结句“一日不思量 , 也攒眉千度” , 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这位妇女悔恨和思念的精神状态 。
攒眉即愁眉紧锁 , 是“思量”时忧愁的表情 。
意思是 , 每日都在思量 , 而且总是忧思千次的 , 可想见其思念之深且切了 。
这两句的表达方式很别致 。
本是“每日思量 , 攒眉千度” , 偏说成是“一日不思量 , 也攒眉千度” , 正言反说 , 语转曲而情益深 。
不思量已是攒眉千度了 , 则每日思量时又是如何 , 不问可知 , 造语不但深刻 , 而且俏皮 , 得乐府民歌的神采 。
柳永的诗词一、柳永的主要作品: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 , 原名三变 , 字景庄 , 后改名柳永 , 字耆卿 , 因排行第七 , 又称柳七 , 福建崇安人 , 北宋著名词人 , 婉约派代表人物 。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 , 少时学习诗词 , 有功名用世之志 。
咸平五年(1002年) , 柳永离开家乡 , 流寓杭州、苏州 , 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 柳永进京参加科举 , 屡试不中 , 遂一心填词 。
景祐元年(1034年) , 柳永暮年及第 , 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 , 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 故世称柳屯田 。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 , 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 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 , 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 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三、后世影响: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 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 , 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 , “源流从柳氏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