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篇古诗词赏析( 七 )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
《杂诗》魏晋(左思)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
《情诗》魏晋(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曦 。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
《白露》唐(杜甫)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
古诗鉴赏,咏史(其五),诗人追慕许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左思《咏史八首》(其五)表达了作者虽然有超拔的才干和报国的高志,但是受制于魏晋时期士族制度的压抑,难以施展抱负,只能望而却步,转而追怀许由那样的高士隐居 。
有着致力于全国统一抱负的左思,并非徒作大言,纸上谈兵,而是做了许多切实的准备的 。
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他所说的:“畴昔览穰苴”(其一),即读军书兵法 。
在封建社会中,习文秉武,虽然并非什么罕事,然而在士族社会制度中,却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 。
魏晋期间,士族制度占据着统治地位 。
士族以“积世业儒”为贵,左思出生在一个世代业儒的下层士族之家,不能不受到这种腐朽观念的影响 。
但他能够打破世系门第观念的束缚,立志到疆场上去,在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中觅取个人的功名,这是可贵的 。
而且,随之左思居住洛阳,见闻到“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其一)的情况,更是急不可捺,跃跃欲试 。
尽管左思自知自己的军事才能象铅刀一样的钝,然而能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即使有一割之用,也是能慰自己平生志向的 。
但是,左思美好的愿望遭到了士族制度的压抑和摧残 。
晋实行“门选”制以维护士族集团的利益,从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
更有甚者,一些门第观念很强的士族,对于文章的品评也是以门第的高低来决定弃取的态度 。
《晋书·左思传》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陆机听说左思构思《三都赋》,抚掌大笑,在与他的弟弟陆云的信中说:“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
”后来由于司空张华的推崇,他的赋才得以大出其名 。
左思的门第寒下,虽然才高志清,却很难能冲破士族制度的坚硬厚壳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
冷酷的现实,使左思献身无门,报国无期,怀着无限的愤慨 。
《咏史》其二,正是他这种愤慨的写照 。
诗中,他把像自己一样才高位卑的寒门子弟,喻作生于涧底的松柏;把依赖祖业居于要津的才劣质拙的士族纨绔子弟,喻作长于山顶的柔弱的小苗 。
松质柏节似的人才,受到柔条弱枝般的人的遮挡,其原因为“地势使之然”,是士族制度本身造成的 。
然而士族制度,又是“由来非一朝” 。
汉张汤、金日磾的子孙,凭借着先人的荫德,数代都享受着极大的尊荣 。
而奇伟出众的冯唐,直到白首仍未受到重用 。
在此,左思不仅把犀利的批判锋芒,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批判了以往的士族制度 。
在肯定的对象与否定的对象对比之中,使诗对士族制度的揭露,更加显得有力 。
在功名利禄到来之时,左思毅然却步了,在《咏史八首》诗中读者可以寻找到理解其原因的线索 。
左思居住在洛阳,面对着“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其八)的情景,愧恨交加,认识到自己来洛阳是一次失足 。
因此自责自惭地说:“自非攀龙客,何为忽来游?”他想步许由的后尘:“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
”(其五)虽然想做段干木、鲁仲连式的人物,“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
”(其三)但是,晋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愈演愈烈;这里又没有象魏文侯、平原君那种礼贤下士的人物 。
况且腐败的政治,残酷的杀夺,使荣枯盛辱瞬息万变 。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
”在这样的时代,“饮河期满腹”的偃鼠,“巢林栖一枝”的鹪鹩,“可为达士模”(其八) 。
弃却富贵,退居乡里,以求洁身自好,成了左思的必然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