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篇古诗词赏析( 八 )


田园生活,远离杀夺中心,使左思怡然自得,乐陶其中(见《招隐》之二) 。
但是左思心情并不平静:“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
”(《杂诗》)又可见左思选择退居乡里的道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有着无限的悲凉与凄怆的 。
思乡的古诗加赏析 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
作品译文本文意思: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
本段作品赏析: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 。
“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
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
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
古诗赏析怎么写?1、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 。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 。
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 。
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澹澹,水波动荡状 。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 。
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
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
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