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 三 )


(三) 诗歌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感 。
诗和音乐相伴而生,所以,音乐节律就成了诗歌最重要的结构方式 。
从早期诗歌蕴含的古老民间歌谣的情态,到楚辞音韵婉约缠绵,再到与古体诗相对的是近体诗或格律诗,这些精美雅致的诗歌形态,以及蕴藏其中的丰富细腻而新颖别致的意境,是智慧和敏感心灵的结晶,是中国形式美学的高峰 。
所以,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 。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 。
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

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如李白的什么诗《 赠汪伦》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李白的《赠汪伦》写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的《赠别贺兰铦》写到 :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高适的《别董大》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如题 谢谢了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一批无名诗人所创作的抒情短诗,《古诗镜》中评价其是:谓之 风余,谓之诗母 。
其内容主要是反映汉末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它继承了《诗经》以 来现实主义的传统,在表现手法上,吸取了汉乐府民歌的营养 。
古诗十九首侧重抒情,以情融事; 其次在结构上,乐府民歌一般以事情自身的发展顺序为线索,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多按感情 的起伏节奏为主线;语言方面,后世评论乐府民歌是:质而不鄙,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
论 古诗十九首是:随语成韵,随韵成趣 。
誉之为“秀才说家常话” 。
在意境方面,乐府民歌可 以说是其境深厚,古诗十九首则可说是其境旷远 。
《古诗十九首》兼有风余和诗母这两个特点,说明它在古典诗歌从前古到中古的重大转换中,处于枢纽地位(以汉末建安年间为分界) 。
前古时期的诗歌,从审美角度来看,无论 是《诗经》、《楚辞》或是汉乐府,都是作者心声的自然表达,从文学作品来讲,可以说作 不自觉的文学作品 。
唐诗僧皎然在其《诗式》中称之为:天予真性,发言自高 。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读起来让人感觉很真实、舒畅 。
不像后来的有些诗是那么的做作,诚如baogong2004所说的它们作者心声的自然表达,从文学作品来讲,可以说作不自觉的文学作品 。
唐诗僧皎然在其《诗式》中称之为:天予真性,发言自高 。
诗经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 诗经在我看来,不仅是我们课本上说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巨作,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更是古代劳动人们和当时的民风民俗的一种真实写照 。
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这些句子可能在有些朝代会被当成低俗的文人作品,但是却可以很好的将年轻男女的情事表现出来 。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诗经的魅力所在 。
语言没有唐诗宋词的那般华丽,但是朴实无华中窥见真情,是一种语言的功底,更是对普通生活的一种文字的驾驭能力 。
所以诗经的地位,不仅是中国诗歌文学的鼻祖,也是一部不朽的巨作 。
他可以影响的不是一个时代,而是中国文化的整个历史!
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俗称诗的国度,诗歌的种类繁多 。
古代早期那些短小精悍,而又脍炙人口的歌谣便是诗歌形成的雏形 。
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
《诗经》分为“风”,“雅”,“颂”,是我国诗歌历史的初步形成 。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又创造出一种诗歌体裁一一骚体,这是一种抒情韵文 。
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 。
到了汉代,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 。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大约400年间,文人诗和民歌都有很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