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各两首( 四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兴,百姓苦 。
亡,百姓苦 。
-
简短的宋词,唐诗,元曲,各两首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
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 。
赏析点拨: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
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
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 。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
“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
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 。
下片写登楼望远 。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 。
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
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 。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
即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诗词曲五首 。
解释 。
《诗词曲五首》参考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参考译文】谪居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 。
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参考译文】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 。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里 。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参考译文】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