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的发展( 二 )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 诗体完备 , 流派各异 , 名家辈出 , 成就卓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 , 上承汉魏风骨 , 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 , 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 , 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 多摩山范水 , 抒写闲情逸致 , 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 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 或慷慨悲壮 , 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 , 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 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 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感情奔放炽烈 , 风格豪放飘逸 。“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 , 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 , 被誉为“诗史” , 感情内在深沉 , 风格沉郁顿挫 。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 , 进人中唐时期 , 经过短期的过渡 , 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 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 , 扣人心弦 , 传诵至今 。与元白诗派追求平易通俗不同 ,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 , 以散文手法作诗 。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 , 其诗冷艳深幽 , 恢奇诡谲 ,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晚唐之世 , 诗风趋于卑弱 , 感伤色彩较浓 , 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 , 有“小李杜”之誉 。杜牧擅七绝 , 咏史怀古、抒情写景 , 无不清新俊逸 , 风姿绝代 。李商隐工七律 , 风格深情绵邈 , 绮丽婉曲 , 尤其是“无题”诗 , 更是意蕴隽永 , 兴寄深微 , 沉博绝丽 , 独擅胜场 。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 , 但别开天地 , 自有特色 。对比而言 , 唐诗主情韵 , 开朗俊健 , 以境取胜;宋诗主理致 , 深幽曲折 , 以意胜 。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李商隐 , 号西昆体 。王禹俘、梅尧臣、苏舜钦等反对西昆体 , 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 , 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 , 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 恢复关注现实的传统 , 宋诗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倾向愈益明显 。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 , 其诗说理抒情 , 自由奔放 , 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宗主 , 注重诗歌语言的借鉴和创造 , 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处” , 其诗宗尚杜甫 , 瘦硬生新 , 属于江西诗派的还有陈师道、陈与义等人 。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 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 , 而终能自成一家 。陆游是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 存诗近万首 , 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南宋后期出现了“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 他们的作品现实感不强 , 诗格比较浮弱 。到宋末 , 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 , 为宋代诗坛添上了最后一抹光彩 。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 , 其诗内容丰富 , “沉挚悲凉 , 自成声调”(赵翼语) 。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传人中原地区 , 元代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饲——散曲 。与传统诗词相比 , 它大大扩展了表现范围 , 形式更自由 , 语言更活泼 , 具有浓厚的市民色彩 , 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套曲)两种形式:小令是单支曲子 ,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属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连缀而成 。前期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 , 其作品通俗平易 , 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 , 他们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色 , 趋于雅正典丽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 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 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