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梧桐”在诗词里的含义??谢谢……( 三 )


梧桐又被称为柔木,可以用来制琴,其中最著名者,乃汉人蔡邕以梧桐制成的“焦尾琴” 。
据《汉书》记载,蔡邕在吴地遇到有人以桐木烧火煮饭 。
深通韵律的蔡邕听到桐木燃烧爆裂之声非同凡响,断定是良木,于是将这段桐木抢救出来,制成琴,其音果然妙不可言,因其尾部已被烧焦,所以称为“焦尾琴” 。
有吴地的精丝、蜀地的良桐制成的箜篌,再加上李凭的高超技艺,当然能弹奏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般的艺术效果来 。
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落叶早,古人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 。
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结,睹物伤怀,见叶落更觉秋深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南唐·李煜《相见欢》)囚禁生活中的南唐帝王,自是有一番愁苦,而这清冷的月光照着光秃的梧桐树,愈加增添了院中人的愁怨 。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雨中的桐叶则更添愁闷落寞的情绪 。
“梧桐树,三更雨 。
不道离情最苦 。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唐·温庭筠《更漏子》)雨声与桐叶结合,一叶叶,一声声,响在耳畔滴在心田,怎不令思妇痛感离别后的孤寂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更是借“梧桐”“细雨”中最后一点“寻寻觅觅”,造成“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失望收场,将女词人丧夫亡国之后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抒写了出来 。
人们常以“愁”字来形容这种心境,可是对于陷入极度愁苦中的这位老年孀妇来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也许“梧桐兼细雨”的意象,总能勾起人们的满腔愁绪和无限遐思 。
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则将其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命名为《梧桐雨》,使剧名中那悲苦愁闷的意绪笼罩全剧 。
妙处难与君说,正如梧桐高大挺拔的枝干,久栖于上的良禽,绕梁不绝的琴音,雨打桐叶的秋声,以及围绕它上演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这一切都会拨动人们的心弦,启迪人们的情思,带给人们丰实的想象和充盈的灵感 。
难怪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都不忘对“梧桐”的遥想 。
“梧桐”意象有丧偶之意么?关键词:古典诗词 意象 梧桐意象是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意象又是其艺术灵魂 。
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像,或者是借助于客观物像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
①简单地说,意象就是主观情志与客观物像相互交融的艺术形态 。
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它有自己的自然属性,但当它进入诗人的创作视野,诗人将它写入古典诗词中并融入其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时,梧桐就由自然属性转变成社会属性,成为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 。
因此,在历代文人反复写入和复写创新的过程中,“梧桐”这一意象就具备了象征高洁、希望、爱情、凄凉、悲伤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 。
一、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象征人品性的高洁 。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梧桐就是其中的物象之一 。
“良禽择木而栖”,梧桐可以招致祥鸟凤凰,是高洁的象征 。
我国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昔郑玄云“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又如北宋陈翥在《桐谱??斜源第一》中云:“夫凤凰,仁瑞之禽也,不止强恶之木 。
梧桐柔弱之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杆扶疏而软,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 。
”②“良禽择木而栖”之说,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萋萋,雍雍喈喈 。
”后人则据此来称赞人的品性之高洁 。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
”就将这一传说化入诗中,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有唐一代贤相张悦 。
又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咏蝉》) “梧桐不仅可以同凤凰或修竹构成复合意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而且还可以单独运用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 。
王昌龄《段宥厅孤桐》:“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
”诗中的孤桐槁叶尽落、扶枝枯残,但其耿直高洁的本性却倍加突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