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计量单位( 三 )


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颜色对、数目对也是近体诗常用的工对类型 。
同义词相对在近体诗中比骈体少得多 。
一联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或基本上同义),是诗家大忌,叫做“合掌”,诗中极少这种情况 。
因为诗的篇幅短,要使诗的内容丰富,就应该让每一个词都充分发挥作用 。
宽对的一个意思,就是词类上面放得很宽 。
其要求是,只要用以对仗的词语词性相同,也就可以了 。
换句话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
如骆宾王《在在狱咏蝉》颔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那堪”与“来对”,对的意味就不是那么明显 。
但仔细体会,还是“对” 。
又如杜甫《题张氏隐居》颔联: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
这一联,乍一读看,对仗的意味也不是很明显 。
主要是因为“石门”对“涧道”,“斜日”对“余寒”,甚至“林丘”对“冰雪”,都给人对得不是那么工整的感觉 。
其实,这正是对仗的无穷妙用 。
对仗艺术不只有工对一个方向,还有宽对的一种艺术处理 。
宽对有时能造成更多的变化之美,让人感觉对仗可以层出不穷 。
而且宽对能破除匠气,在叙事达意方面也有妙用 。
当然,初学律诗的人,还是以求工对为主 。
宽对其实是更为纯熟、变化多端的一种对仗艺术 。
在对仗艺术处理上,唐人多以自然的工对为主,宋人则多利用宽对来破匠气 。
总而言之,对仗的工对与宽对是相对而言的,与艺术高低也不是一回事 。
对仗要掌握在工整中求流动、在稳健中见变化这一原则 。
诗词,对联中的对仗工整是指什么? 对仗也叫对偶,是诗词中最直观的形式美 。
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同听觉艺术(平仄、押韵)构成诗词完整的格律美 。
绝句不必对仗,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
中间两联须用对仗 。
长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仗 。
对仗的规则是:⑴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⑵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实际上每首律、绝诗内均不可重字)⑶ 语法结构要相同:即句型、词组相同 。
如主谓、动宾、联合、偏正及用虚字要相同;⑷ 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特别讲究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专名对专名,叠字对叠字等;⑸ 避免“合掌” 。
这就是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 。
如:“夏荷千支丽,莲花万朵妍” 。
这就是犯了“合掌”之弊 。
湖南黄奕有一对仗歌:“律诗中间两对联,上句下句成对仗,平仄声调要相反,句型词性要一样 。
一联避免意思同,两联也莫太相象 。
首尾可对可不对,绝句一般不对仗 。

填量词一什么树木一什么清泉几什么野花一什么绿地一什么话一什么清... 一(棵)树木 一(股)清泉 一(朵)野花 一(片)绿地 一(句)话 一(口)清泉 一(开)学量词定义: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量词的基本类型: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
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 。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
诗词中的量词 1.一( 点 )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苏东坡 2.七八( 个 )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辛弃疾 3.长安一( 片 )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 4.白发三千( 丈 ),缘愁似个长 。
----李白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 行 )白鹭上青天 。
----杜甫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 枝 )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 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 回 )闻 。
----杜甫 8.满纸荒唐言,一( 把 )心酸泪 。
----曹雪芹 9.不经一( 番 )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黄蘖禅师 10.众里寻她千百( 度 )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 11.但愿人长久,千( 里 )共婵娟 。
----苏轼 12.还卿一( 钵 )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鬀(剃)时 。
----苏曼殊 13.君看一( 叶 )舟,出没风涛里 。
----范仲淹 14.春种一( 粒 )粟,秋收万颗子 。
----李绅 15.绕树三( 匝 ),无枝可依 。
----曹操 量词歌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小朋友们别记错 。
量词歌一头牛,两匹马,五头肥猪一群鸭,十棵桃树万朵花,我家小院一幅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