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写的诗(11)


老翁山下玉渊回 , 手植青松三万栽 。
父老得书知我在 , 小轩临水为君开 。
试看一一龙蛇活 , 更听萧萧风雨哀 。
便与甘棠同不剪 , 苍髯白甲待归来 。
还有在苏轼家庭聚会时一段佳话 , 说的是苏轼高中榜眼后 , 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 , 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 , 每人写两句诗 , 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
为起带头 , 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 , 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 , 风从花里过来香” 。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 , 弹了下手指 , 曰:“冷字句佚不可知 , 梅花弹遍指头香 。
”小妹也去摘花 , 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 , 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 , 宿花蝴蝶梦魂香” 。
说完摊开手掌 , 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
女儿特点毕露 , 大家都齐声叫好 。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 , 骑着马就走 , 苏老泉叫道:“我儿 , 答不出也不要走啊 。
”话音未落 , 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 , 踏花归去马蹄香”!以上供参考 。
苏轼的资料及诗词鉴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 一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与其父洵、弟辙 , 合称“三苏” 。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 自己又刻苦学习 , 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 , 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
枕头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 , 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英宗即位 , 任大理寺丞 。
神宗时 , 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 ,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 请求外任 , 出为杭州通判 , 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
元丰二年(1079年) , 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 , 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 , 即所谓“乌台诗案” 。
出狱后 ,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五年后 , 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 , 他复为朝奉郎 , 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 充任侍读 , 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 , 请求外任 , 出知杭州、颍州、扬州 , 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 , 他以“讥刺先朝”罪名 , 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
徽宗即位 , 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 , 复任朝奉郎 , 北归途中 , 卒于常州 , 谥号文忠 。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 , 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 , 初无定质 , 但常行于所当行 ,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
文理自然 , 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 ,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 , 豪放自如 。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 , 漫衍浩荡 , 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 , 其诗内容广阔 , 风格多样 , 而以豪放为主 , 笔力纵横 , 穷极变幻 ,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 , 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 , 天地万物 , 嬉笑怒骂 , 无不鼓舞于笔端 。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 , 自昌黎始 , 至东坡益大放厥词 , 别开生面 , 成一代之大观 。
……尤其不可及者 , 天生健笔一枝 , 爽如哀梨 , 快为并剪 , 有必达之隐 , 无难显之情 , 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 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