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读书心得怎么写?( 五 )


三是地域说,古人重视出生地,这两位也许没有告诉张岱他们的姓氏,只告诉了自己的籍贯 。
当学生各执一词之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张岱为何要写到他们“客此”呢?当学生的探讨进行到这个时候,我告诉学生张岱是绍兴人,寓居在杭州,“客此”的不仅是湖心亭邂逅之人,也有张岱本人 。在湖心亭之上,萍水相逢之人,虽相见甚欢,但此后也将消失于茫茫人海,给对方留下的只是茫茫大雪之中的一串脚印 。这时,相忘于江湖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张岱不记对方姓氏,只记的他们是“客此”之人,实为传递出漂泊无依的孤寂之感 。
为了解决文中“痴”的内涵,我请学生查阅了古汉语词典 。古汉语词典对“痴”的解释如下:
1、痴呆,引申意为痴迷 。
2、停滞不前 。
结合语境学生一致认为舟子口中的“痴”为痴迷山水之意,学生认为舟子被张岱雪夜看雪的雅兴打动了 。果真如此吗?我引导学生再次细读文本 。
我引导学生从“喃喃”一词入手,“喃喃”可见舟子是自言自语,他说这句话不是为了夸赞张岱,完全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大雪三日之后的西湖,寒冷彻骨,夜间乘舟看雪恐怕不是寻常人之举,且张岱开篇就写到“独往湖心亭看雪”,去湖心亭的也许不是一个人,但“看雪”的只有张岱一人,一个“独”字写出了张岱决然于世外之感 。湖中偶遇相谈甚欢之人尚且相忘于江湖,更何况舟子呢,看来舟子对张岱之“痴”是不解和疑惑,但在张岱听来确是自得和感慨 。笔墨极为俭省的张岱将舟子的这两句话收入文中,恐怕大有深意 。
在世人眼中张岱确为“痴”人,他出身仕宦家庭,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曾经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里“癖”或许就是文中所说的“痴”吧,以有“痴”“癖”“疵”,为有深情,有真气,为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为有傲世刺世的锋芒 。这“痴”舟子怎能读懂?何止舟子,芸芸众生也未必能懂“客此”之人的“痴情”之举 。若不是看尽了繁华之后的苍凉,若不是饱尝了国破家亡之痛,张岱也许不会有这样深刻的太仓稊米之感 。
对于茫茫宇宙,谁不是“客此”之人,谁不是“两三粒”之一?惟其不愿成为随波逐流的过客,张岱选择明亡后不仕,选择落魄后隐居山林,选择隐居时寄情诗文 。痴迷山水是文人的孤寂,也是中国文人真情、真气的坚守 。
张岱游西湖,不在暖春,不在月下 。张岱看西湖,不看朝烟,不看夕岚 。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的夜晚,张岱独步西湖,是“痴”但更是孤独之中的坚守,这是我和学生一起领略到的《湖心亭看雪》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