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萤火虫有感怎么写?( 二 )


翻开书,里面的内容果然没让我失望,散文式的语言风格,字字珠玑 。很快,我便把它翻了一遍,其中最喜欢,最有感触的,莫过于第一篇《再见,萤火虫》了 。
说实话,作为半个城里人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萤火虫,而萤火虫在我脑海中,也就是屁股后面会发光的小虫子 。可在作者眼里,她是有生命的,是有感情的一个物种,一种小精灵!就连它的光也是“或说青色,或说黄绿,或说冰蓝……”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是灿烂;刚想说它冷幽,又觉颇含灼情……“有一抹谜语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 。
这小小的,淡淡的一抹光,在作家王开岭心中,有着多少层浓郁的、复杂的情感啊!也许曾经多少次,他向她倾诉一天的烦心事;也许多少次,她在他身边翩翩起舞,为他消愁解闷 。在他的心中,她就是一个朋友,一位导师,更是一个知己!
可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几个是见过萤火虫的?少!又有几个,和萤火虫是“莫逆之交”呢?少之又少!
因为,萤,越来越少了!
曾经她居住的花丛草堆,如今早已被钢筋混凝土代替;曾经她熟悉的小河、庄稼,如今已被化工厂、农药作践得不成样子!一切都变了!那个曾经适宜人、萤生活的大自然已不复存在!
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人们再也不用“囊萤映雪”了,随便打个手电筒,都比它亮,更不要谈白炽灯、LED二极管了!“萤火虫”也看似可有可无了 。可科普书上说“萤火虫”属于“指示物种”,意思是,在自然界,它属广泛性的生物,若其濒危,则是因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
一个萤火虫都活不下去的世界,人能待多久?

读萤火虫有感怎么写?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故事 。
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母亲死于一场空难,父亲则在参军后背井离乡下落不明 。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他们不得不寄居在亲戚家中,尝尽寄人篱下的辛酸,最后又因无法忍受讥讽和冷漠而离开 。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里,他们的命运步入了悲惨的轨道,沉沦在似乎没有尽头的黑暗里 。有萤火虫飞过,淡淡的萤光仿佛幽幽的魂 。
对干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他和她,一切都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
战争烙在人心底的印记,是一道不可触碰的伤痕,是吞噬光明的猛兽,在这混沌的黑暗中,人们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那些微弱的小生命纷纷逝去了 。
在这片黑暗里有凛冽的寒风,没有那令人重燃希望的梅花花瓣绽开的声音 。金色的希望同这片土地一起沉沦,被染成凝重的黑色,同黑夜完全融为一体 。
人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出路,渴望着推开一扇门,便可沐浴在久违的阳光里 。脚下是被血和泪浸泡得松软了的土地 。饱受屈辱和恐惧的人们已经变得格外敏感,因为他们必须随时提防不知何方刺过来的刀 。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血渗进那些泥土里 。他们坚持着要活下去,并忏悔过去的愚昧无知和不思进取 。他们想象光明冲破黑暗的时候,是否会有冲天的火光,将那段屈辱和黑暗化为灰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