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古诗(各一首)( 三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夜书所见 叶绍翁(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题西林壁 苏轼(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五年级:牧童 吕岩(唐)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唐宋元明清这5个朝代为什么唐朝的诗歌最多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 。
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 。
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 。
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 。
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 。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 。
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 究 。
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 。
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 。
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 。
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 。

【唐宋元明清古诗(各一首)】

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 。
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 。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
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 。
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
” 四、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 。
唐代君主,很重视诗歌,也大都能诗 。
太宗先后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与之唱和吟咏 。
高宗、武皇常自制新词以入乐 。
玄宗本人就是诗人,自述每运笔赋诗,辄“乐以忘忧” 。
文宗特制诗学士七十二人 。
武皇宴集群臣,宋之问赋诗最佳,曾获御赐锦袍 。
帝王的爱好、倡导提高了诗人的声誉,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重视诗歌的风气 。
五、文禁松驰,是产生大量抨击权贵、真实反映底层生活诗歌的前提 。
文学艺术的高峰,总是出现在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 。
唐朝统治者清明大度,敢于招贤纳谏 。
唐太宗能用直言敢谏的魏征;武则天重用贤臣狄仁杰;唐玄宗对于那些直刺自己的诗歌也不犯禁 。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唐代诗人在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空间里直抒己见 。
李白:“奸臣欲窃位,树党自成群 。
”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这些大胆揭露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驰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 。
文禁松驰的政治气氛,使民族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与完美 。
六、“安史之乱”丰富了诗人的创作素材.社会的巨变刺激着诗人的灵感,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 。
杜甫、元结、顾况等诗人对黑暗现实做了痛苦的观察与冷静的思考,从而创作了大量揭露阶级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