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图书馆活动记录( 二 )


初中图书馆活动记录

怎样开展初中生课外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
” 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
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就此问题曾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许多老师都谈了自己的宝贵经验,并针对“有效”二字展开了讨论 。
下面就将我校老师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以备我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
研究表明,9—12岁是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 。
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 。
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 。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呢?老师们认为: 1、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 。
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 。
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 。
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 。
我们应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 。
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 。
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 。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去背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 。
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
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 。
例如,我们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 。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
另外,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个学习的阵地,让学生这个的舆论的氛围中进行共同的阅读 。
例如,在教室里,我们进行读书方面的特色装饰,张贴读书方面的富有启发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的鼓励语 。
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引导学生自发建设小小图书馆,合作创设书香环境,增进阅读氛围 。
第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开家庭读书交流会 。
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引导 。
3、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 。
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
所以,我们要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 。
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的交流活动,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 。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或将书拿回来,读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或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 。
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