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怎么写?( 五 )


3、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
怎样打造有效课堂?通过此书,我做了如下概括:让“有效课堂”理念深入自己的思想灵魂,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时刻准备好课堂预设,对课堂生成要机智地应对,让生成符合孩子心理,贴近文本主旨 。让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中得到综合地再现,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自然地达到“三维目标” 。创造积极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通过认识学生、认识学科来实现对孩子的真正关注 。关注孩子,关注生命,关注心灵——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没有这做指导,所谓的有效教学就不能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和境界 。我们的课堂,必须让孩子成为主人,不能让他们成为配合老师上课的左右手 。
一直以来,也很困惑在看课时怎样理解课堂的结构、环节,学习哪些有价值的内容,需要交流和探讨哪些问题 。读完此书,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确了方向 。
? 我曾开玩笑说:“知识技能是数得清的,过程方法就难数了,情感态度更是隐性的情感
价值观的渗透也是这样,关键是老师要有通过你的学科培养人的意识 。” 心得:为了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有效达成,必须要使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达到统一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对来说具有明显性和确定性,较多地表现为可客观测量的外显行为结果,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性,也有些渗透于外显行为结果之中 。这两者互为补充、协同发展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为依托和中介,反之亦然 。因此,“三维目标“的落实,决不意味着对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弱化,而是体现了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理解、多维体认和融会贯通 。
“无效和低效教学”的第二种具体表现是教学内容的泛化 。“泛化”与“细分”相对 。“细分”要求的是准确集中 。而“泛化”则是要求分散、要求“广”和“多” 。
余文森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愚以为这就需要在中学阶段开始着手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不畏权 3 贵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而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求执教的教师自己先具备这样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有效的达成后,才真正有可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
? 新课程的教学下,大多数人都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导致夸奖泛滥,为夸奖而夸奖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很多教师便不管学生怎样表现,都一味给予表扬,回答错了就表扬他有勇气 。事实上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 。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 。对教师而言,教学固然要讲求艺术,但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素质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夸“出来的 。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