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的身世与人生

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 , 满族 , 实为蒙古族 , 满族正黄旗为政治身份 , 叶赫那拉氏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原名纳兰成德 , 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 , 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 , 太子改名为胤礽 , 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 , 康熙十五年进士 , 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 , 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全以一个“真”字取胜 , 写情真挚浓烈 , 写景逼真传神 。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
少年性德
性德少聪颖 , 读书过目即能成诵 , 继承满人习武传统 , 精于骑射 。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进士 , 授三等侍卫 , 寻晋一等 , 武官正三品 。后升为一品 。
性德家人
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 , 赐淑人 , 诰赠一品夫人 , 婚后三年 , 妻子亡故 。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 , 继娶官氏 , 赐淑人 。妾颜氏 , 后纳江南沈宛 , 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 , 亡佚 。纳兰性德死时 , 年仅三十一岁 , “文人祚薄 , 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 。有三子四女 。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
名人名事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 , 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 。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 , 《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 , 《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 , 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 , 现存349首 , 哀感顽艳 , 有南唐后主遗风 , 悼亡词情真意切 , 痛彻肺腑 , 令人不忍卒读 , 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 , 以自然之舌言情 。”“北宋以来 , 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 , 而作词皆幽艳哀断 , 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 当时盛传 , “家家争唱饮水词 , 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传至国外 , 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 , 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 , 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 。他的词清新婉丽 , 独具真情锐感 , 直指本心 , 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在他身后 , 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 清纳兰性德
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 , 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 , 以自然之舌言情 。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 北宋以来 , 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 , 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 。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 , 死于三十岁的壮年 , 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 , 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 , 不能永年的……”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 , 研究界只关注社会性而忽略艺术性 , 认为纳兰性德的词 , 或写爱情或写友情 , 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 , 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 , 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 , 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 , 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 , 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 , 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 , 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这样的观点 , 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 , 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 。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 , 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 , 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 。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 , 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 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 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对于普通大众 , 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 , 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