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别的古诗( 七 )


陶渊明有“白衣送酒”之典,谢灵运有“覆卮”的典故 。
接客不着衣冠:《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kūn)裤子】衣 。
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乞得名花盛开:贾岛《早春题友人湖上新居》:“每逢晴暖日,惟见乞花栽 。
”飞来家禽自语:姚合《游春》:“嫩树行移长,幽禽语旋飞 。
”客至汲泉烹茶:贾岛《原东居喜唐温琪频至》:“汲井尝泉味,听钟问寺名 。
墨研秋日雨,茶试老僧铛【(chēng)酒铛】 。
”抚琴听者知音:《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包含典故的诗词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 。
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 。
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 。
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 。
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卖弄渊博 。
其实也不尽然 。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 。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 。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 。
谁共我,醉明月 。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 。
《王明君辞序》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
3、“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 。
《诗经 。
燕燕》4、“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
5、“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 。
《史记》6、“啼鸟还-----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血的典故 。
7、“谁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园序》、《赠孟浩然》诗句意 。
古代诗人写诗用典的人不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 。
但在词中,辛弃疾用典是最多的 。
你可以查一查辛词 。
另外,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见 。
...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斑竹 湘把竹 。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
” (2)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
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
” (3)碧血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
” (4)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 (5)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 (6)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后为书信的代称 。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
” (8)登高 重阳有登高习俗 。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9)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
后指隐居 。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
” ‘ (10)杜康 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 。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 (11)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