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花与人的诗句( 六 )


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 , 犹如千年陈酒 , 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 , 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 , 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 , 一种生存哲学 。
于是 , 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 , 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 。
菊花的品性 , 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 , 真如明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说:“一从陶令平章后 , 千古高风说到今 。
”因此 , 菊花有“陶菊”之雅称 , “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 。
东篱 , 成为菊花圃的代称 。
“昔陶渊明种菊于东流县治 , 后因而县亦名菊 。
”(《花镜.菊花》)陶渊明与陶菊成为印在人们心里美的意象 。
陶菊在历代文人诗词中都被人格化 , 或赞其品貌 , 或美其风神 , 或借以言志:朱淑真“宁可抱香株上老 , 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 , 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堕北风中!”(《寒菊》)她“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宋史正志《菊谱前序》) , “寒花开已尽 , 菊蕊独盈枝” , “冷霜留晚节 , 殿岁夺春华” , 一身傲骨 , 特别是“晚艳出荒篱”、“伴蛩石缝里”(唐王建《野菊》)的野菊花 , 生命力更为旺盛 。
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 , 所以有“节花”之名 。
“九”与“久”、“酒”谐音 , 所以 , 重阳除了赏菊、登高外 , 必饮菊花酒 , 以求延年益寿 。
宋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日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 , 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函寄明诚 , 其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 , 清丽高雅 , 文雅优美 , 透出脱俗的人格襟怀 。
重阳赏菊自唐宋以来成为风俗 , 苏州亦很盛 。
清顾禄《清嘉录.菊花山》记载苏州赏菊之俗:“畦菊乍放 , 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 。
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 , 或五器、七器为一抬……或于广庭大厦 , 堆叠千百盆为玩者 , 绉纸为山 , 号为菊花山 , 而...
描写牡丹花的古诗 木末芙蓉花 , 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 , 纷纷开且落 木末:树梢 。
芙蓉花:指辛夷花 , 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
唐·王维《辛夷坞》唯有牡丹真国色 ,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有此倾城好颜色 , 天教晚发赛诸花 晚发:花开得晚 。
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天下真花独牡丹 。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一年春色摧残尽 , 再觅姚黄魏紫看 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 。
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篔筜竟长纤纤笋 , 踯躅闲开艳艳花 篔筜:大竹名 , 节长而竿高 。
踯躅:即羊踯躅 , 杜鹃花科 , 春季开花 , 花红黄色 , 鲜艳夺目 。
唐·韩愈《答张十一》嫩竹犹含粉 , 初荷未聚尘 。
南朝陈·徐陵《侍宴》荷香销晚夏 , 菊气入新秋 。
唐·骆宾王《晚泊》绿竹含新粉 , 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当轩对尊酒 , 四面芙蓉开 芙蓉:荷花 。
唐·王维《临湖亭》荷风送香气 , 竹露滴清响 。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从来不著水 , 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 , 指荷叶不没于水 。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竹色溪下绿 , 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圆荷浮小叶 , 细麦落轻花 。
唐·杜甫《为农》风含翠筱娟娟净 , 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 。
娟娟:美好貌 。
净:光洁 。
雨裛:湿透 。
红蕖:荷花 。
冉冉:柔弱貌 。
唐·杜甫《狂夫》沙上草阁柳新暗 , 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荷香随坐卧 , 湖色映晨昏 。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芙蓉生在秋江上 , 不向东风怨未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