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怎样配上一幅画(图片)初中美术

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一首诗怎样配上一幅画(图片)初中美术

 
欢迎采纳或追问

小学生简单古诗配画图片 《春夜喜雨》的诗词是: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 , 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
伴随和风 , 悄悄进入夜幕 。
细细密密 , 滋润大地万物 。
浓浓乌云 , 笼罩田野小路 , 点点灯火 , 闪烁江上渔船 。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 , 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
《春夜喜雨》简介:《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 , 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 , 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 , 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
诗中对春雨的描写 , 体物精微 , 细腻生动 , 绘声绘形 。
全诗意境淡雅 , 意蕴清幽 , 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 , 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
诗人简介:杜甫(712-770) , 字子美 , 自号少陵野老 ,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 汉族 ,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 其诗被称为“诗史” 。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他忧国忧民 , 人格高尚 , 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 , 诗艺精湛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 影响深远 。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 , 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
一首诗怎样配上一幅画(图片)初中美术

怎么给古诗配画和图片? 要古诗配画和图片 , 首先要了解诗的背景 , 其次是读懂诗的含义 , 最后还要明白诗人当时的心境 , 根据这几点来给古诗选择画和图片 。
如何读懂古诗:1、注意诗的题目 。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 , 看看诗题 , 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 , 而且这是一个雨夜 , 滂沱大雨也好 , 绵绵细雨也罢 , 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 , 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 , 一个“上”字 , 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 , 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 , 险些要了他的命 , 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 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 , 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 , 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
从创作动机上讲 , 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 , 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 , 定下了感情基调 。
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
2、抓住关键词(句)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 。
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这首词作于贬谪黄州后第三年 , 写眼前景 , 寓心中事 , 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 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 。
3、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 , 必须知人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