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典故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二 )


《使至塞上》运用典故的诗句是那两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因此,用典在此除了上述“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表达了对都护保家卫国的赞叹)
运用典故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四十首古诗词中用了典故的句子,并指出用了什么典故古典诗词时,一些自然界无生命、无情无意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赋予了生命,变得有情、有意、有趣、有性格,能微笑、能哭泣、会说话、会行动 。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牛希济《生查子》: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
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
”在诗人的笔下,物都有了人的感情 。
红豆能相思,花鸟解人意,都随着人的感情变化,悲欢起伏 。
其实,诗中描绘的对象中,都投射着诗人自身独特情感的影子,这些意象仿佛就是诗人的化身,呈现为物我之间、主客统一,往复回流,互为同化,物我合一 。
古典诗词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诗人把自我的情感射到他所观照的意象中,赋予物象以生命化、有情化、人格化,就是通常所说的“移情” 。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说: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
”例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花是自然之物,不能语 。
但主人公在那“庭院深深”的幽静环境里,满怀忧怨孤苦的心情而无从倾吐,眼前凋零残落引起她对自身孤苦凄寂身世的联想,不知不觉地忘记了自身同花的区别,于是花被看成与人一样具有情感,并可以互相交流,由于看花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感情沉积的太深、太专一而忘记了物我界限,便毫不察觉的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外射到花上,给它灌注了生命,使花具有了同一样的感情色彩 。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创作中,“移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得到了普遍实践 。
在具体表现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予无生命之物以生命 。
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云彩本无生命、感情,因而也谈不上孤独不孤独,悠闲不悠闲 。
然而,处于特殊环境和诗人此时独特的心境之下,感到他也象人一样孤独的飘然离去,越飘越远,终不见影迹 。
而在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
诗人凝视着美丽的敬亭山,出神入化,恍恍然觉得那山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彼此就象一对久别重逢的挚友,或象一对一见钟情的恋人 。
从而得到一种情景交融的美的艺术境界 。
使无情事物有情化 。
比如柳宗元《南漳中题》:“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
禽鸟本来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但在诗人看来却是拘押在幽谷之中而不能自由翱翔;水草本来是无感情的,可在诗人眼里它也好象是为了抵御深秋寒风的侵袭而舞动身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