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文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 。画面真美、感人 。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
(略)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 。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 。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
九、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背母、背儿
走大路
我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母亲散步
儿子
十、教学反思:
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由“感知”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学以致用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拨、指导 。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 。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平时认真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平时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常是那部分爱学习好读书的学生 。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

《散步》课文教学设计怎么写?


2015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
二、教学设计理念(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 。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 。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 。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