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咏白海棠谁的诗或词( 三 )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 。”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 。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 。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
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

白海棠和韵二首
史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情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
其二
蘅芷价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
海棠诗社刚成立时,湘云不在场 。过后,宝玉特意把湘云请来 。湘云来后,兴头极高,立即依韵和了如上两首 。
湘云是十二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除了黛玉,宝钗就要数到她 。她像宝钗一样健美,像黛玉一样聪明,是一个介于薛、林之间的人物 。
第一首里的“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隐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宝钗;“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魂牵梦惹、沼渍不干的林黛玉 。第二首里,为“悲秋”而“断魂”的是林黛玉 。被“晶帘”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水中月”、“镜中花”之类关于宝、黛爱情的判词 。相对的,花难寻偶、玉烛滴泪等句,也像是隐指宝钗未来的“寡居”生活 。
湘云的诗说了宝钗,又说了黛玉,也就等于说了她自己 。虽然我们已无法知道曹雪芹如何写她的结局的具体情节,但“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词已说明了她的结局同样是凄惨的 。她将像黛玉那样为婚姻悲剧而哭泣,像宝钗那样过孤寂无着的生活,当然情节不会雷同 。
细细琢磨,可知曹雪芹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这些诗用了苦心,读者不可忽略其寓意 。因为这些诗既要咏物,又要加进寓意,两面都要兼顾,诗意就要朦胧些,这也为我们理解诗句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
如何赏析林黛玉的咏白海棠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红楼梦】诗摘(林黛玉 咏白海棠) 这诗是咏白海棠的,但诗人在诗里表达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 。
诗是曹雪芹写的,但曹雪在写这诗时,已完全进入了林黛玉的角色 。
你看,石上画面不正是林黛玉在朦胧夜色里,面对西风倚树而立的镜头么!这里的夜色,西风,正是她在贾府所面临的失意处境,而一个“倦”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心境描述得入骨三分 。
林黛玉的爱情诗少而珍贵,她的咏花隐事,借花喻人的诗歌倒有不少,在全部27首诗词中多达11首 。
白海棠、菊花、桃花、柳絮等植物在黛玉的笔下,完全赋予了人的生命,亦幻亦真,如泣如诉,有的诗竟直接咏叹美女的红颜薄命,表明了黛玉的感同身受和超凡的诗才 。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 。
这首七律诗是在第37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海棠诗社开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 。
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来补作两首 。
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表明了黛玉鄙弃污浊世俗的孤傲品性,孤独寂寞的感伤情绪以及才华横溢的才情 。
首联上来不是直接写花,而是先写赏花的人 。
“半卷”、“半掩”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湘帘”是湘妃竹做的帘子,这里切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身份 。
历来以“冰玉”比喻花的素淡纯洁,黛玉则从花想到育花的土和盆也当非同一般,因而喻为“冰”“玉”,显得别具风采,又写出黛玉“洁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格 。
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资质的皎洁,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 。
这里用“偷来”“三分白”、“借得”“一缕魂”,构思巧妙别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