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威胁性职业倦怠研究的反思怎么写?( 三 )


一位年轻的幼儿园教师曾说:“其实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倦怠情绪,这是生活在现实社会永远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看待生活的态度不同,产生倦怠的程度便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这位教师还写过一篇关于职业倦怠的调查报告 。她表示,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幼儿年龄小,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 。因此幼儿园教师负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双重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但必须注意的是,职业性质和特点并非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 。这从以下两组数据可见一斑 。
第一组数据(见表1)来自一次面对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发出问卷82份,收回有效问卷67份) 。
第二组数据(见表2)来自一次面对幼儿家长(母亲)的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9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 。
比较两组数据可以看出,职业倦怠并不完全取决于职业的性质,因此克服职业倦怠可以从多方面人手,如调整自己与领导、同事的关系等,一旦处理好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职业倦怠的程度便可大大降低 。幼儿园教师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职业倦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产生职业倦怠 。
这位年轻教师在调查报告的最后写道:
我做幼儿园教师四年了 。是的,的确很辛苦:既要担心自己无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又要担心孩子们的安全;既要笑着面对专家、领导的各种评价,还要笑着面对家长的不理解甚至责难……但是 。我也很快乐:每天能够看见孩子们的天真笑脸 。听到家长的真诚感谢,得到领导同事的诚恳帮助……最重要的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看着他们身上不断增长着我希望他们能够拥有的各种优秀品质……‘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正是怀着这样一个梦想长大的,尽管现实不如梦完美 。但多了一份触手可及的真实 。更带给我一份平凡生活中最可贵的快乐,我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其实,许多幼儿园教师都能在工作中体验到职业幸福感,也有能力应对职业倦怠 。
四、幼教理论工作者应该怎么做
幼儿园教师出现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幼教理论工作者,我们应以何种姿态进行研究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
我们从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如果我们总是期望别人能够以一种救世主的情怀、一种救世主的姿态来拯救或解放我们的话,其结果就是:我们自己将拯救者又当作了我们的新主人,因此我们实际上也根本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解放 。
法国社会学研究者皮埃尔·布狄厄一直致力于倡导一种反思性的社会学研究立场 。强调使用“我们”的研究立场——将反思批判的着眼点指向“包含自己的我们”,强调学术研究共同体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必要性 。他给我们这样的启发:所有自觉投入教育问题研究的人,无论个人的专业学习背景如何,具体工作职责如何,都应该随时注意反思质疑研究的出发点 。将所有相关研究可能带来的问题纳入“我们”共同反思、共同建构、共同追求的自我完善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