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概念到教育学的追问与反思怎么写?( 三 )
参考文献
[1]黄向阳.教育知识学科称谓的演变:从“教学论”到“教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4).
[2]陈桂生.略论“教育”概念演变的轨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xx(1).
作者简介
李圆(1990-),男,河南商丘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
从“教育”概念到教育学的追问与反思怎么写?
对高中教育定位的反思性追问 2012-05-01 10: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有人认为,今天的中国,大学已经走上了普及化的道路 。但是,名牌大学、就业前景看好的热门专业仍然是学生、家长们追逐的目标,学校老师就如戴着手铐脚镣跳舞 。正如同一版面上发表的《高中教育要往哪里走》一文所述:“高考的指挥棒发生了变化,高中的教学才会大胆地发生转变 。”高中教育究竟要满足何种需要?现实目标定位问题没有解决,高中教育的定位仍然会在“十字路口”徘徊 。
高中教育以何种方式满足需要
高中课程从功能上看,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从形态上看,分为文本课程和活动课程;从结构上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教学要求分类,则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上述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潜质基础上充分而和谐地发展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高中课程分类别、分层次设置是满足学生需求的“桥梁”,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有选择性地修完自己的学分,学习形式由“柜台模式”走向“超市模式” 。但是,基于高考需要,各学校都会不约而同地确立相应的高考教材,选修课程的校本特征被淡化了,选修课的选择权被上移了 。
显然,一卷定终身的高考模式是不利于高中课程改革的,高中新课程在满足高考升学需要和丰满学生人格形成方面面临着矛盾和困惑 。由国家组织的高考需要为选择不同课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考试“套餐”,只有以这种多元评价的方式才能保障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高中的衔接与选择路在何方》中介绍了英国的一些经验,如英国教育部在2000年公布了可供选择的72门大学预科课程,2002年又公布了针对预科中前10%的优秀学生的17门课程,学校可以在这些科目基础上自己组织“菜单” 。
高中教育以何种方式满足需要?如果没有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的有效衔接,大量的选修课程就会成为一种装饰,一种消遣和浮光掠影式的走过场 。
高中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要
高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总学分须达到144分方可毕业,其中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必修课的学分占总学分的47.2%,而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只占总学分的33.3%,选修总学分只占总学分的19.4% 。主科课程仍然是学生难以逾越的“雷池”,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课时紧,任务重,“高二学生忙会考,高三学生忙高考”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成绩都一目了然,压力不小 。不少学者为之感到不安和忧虑,因为用一个标准衡量过的人,就像机器生产出来的零件,一模一样 。
- 改变自己,从管理习惯开始
- 女朋友|女朋友从来没给我买过东西一直是我在买
- 从二十三岁到三十三岁,沈梦辰等了十年,依然没能等到杜海涛的一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小小角落,大大用途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醒花|醒花水温有要求吗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