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平遥古城的诗句! 谁有?( 二 )


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芦肚巷等 。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 。
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 。
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 。
”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 。
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
城隍庙位于城东南的的城隍庙街,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组建筑群构成 。
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
城隍庙的宣传词“皇帝有难上天坛,县官有难到此来”不知出自于何处,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职确实高于县令,明太祖诏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庙,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
清虚观位于东大街东段,创建于唐,鼎盛于元,现存主体建筑是明代遗物,为山西省重点文保单位 。
【古城简介】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 。
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
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两边白杨树,像肩并肩,甩头报数的士兵,一个个迅疾向后离去,我们告别了平遥小城 。
阳光依旧灿烂,柳丝依旧青青,灰黑城墙与暗红的灯笼,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们 。
短暂的平遥之旅,心里沉甸甸的,我给好友发了条短信:在这块生你养你的土地上,感受到的只有两个字:厚重 。
走进平遥城,就像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
那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保留得完好的历史风貌,青砖灰瓦,亭台楼阁,甚至是百姓人家,也都原貌原样地保持着远古风范,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 。
据说为了这么好的保持这座古城,平遥人可算是用心良苦:住在平遥城里的百姓,不能动其一砖一瓦,即便你很有钱,你也不得翻盖房子,你要住新房子,就得搬到城外去住 。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平遥人为此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可想而知 。
这才有了这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名城 。
置身于平遥,你无不感受到的是这里的文化底蕴的厚重 。
从平遥城墙,街市格局,商贾铺号,到民居院落,佛寺庙宇,无不向...
介绍平遥古城的导游词,注意:有事先提醒.比如:请不要乱扔垃圾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在参观名城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和大家说一下,[进入景点以后告诉游客讲解的时间,自由活动的时间,告诉游客洗手间的位置,告之回程路线,大家尽量不要离开团队,随时清点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