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丽水的诗词( 二 )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写一位妇女一整天的相思之情 。
上片起首句,写女子登上挨着园林横空而起的小楼,看见恋人身骑骏马奔驰而去 。
此二句按景缀情,景物描写中缀入女主人公的别情 。
“朱帘”三句,承首句“小楼”而言,谓此时楼上佳人正身穿春衣,卷起朱帘,出神地凝望着远去的情郎 。
“破暖”三句,表面上是写微雨欲无还有,似逗弄晴天,实际上则缀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说它也象当前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
以下四句便写这位女子一个人楼上一直等待到红日西斜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情绪 。
轻风送来的卖花声清脆悦耳,充满着生活的诱惑力,也容易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女主人公想去买上一枝插鬓边;可是纵有鲜花,谁适为容?故此她没有心思买花,只好让卖花声过去,直到它过尽 。
“过尽”二字用得极妙,从中可以想象得到女主人公谛听的神态、想买又不愿买的惋惜之情 。
更为巧妙的是,词人将声音的过去同时光的流逝结合一起写,状画出女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感情 。
歇拍二句,则是以景结情 。
落红成阵,飞遍鸳甃,景象是美丽的,感情却是悲伤的 。
花辞故枝,象征着行人离去,也象征着红颜憔悴,最易使人伤怀 。
不言愁而愁自其中,因而蕴藉含蓄,带有悠悠不尽的情味 。
下片从男方着笔,写别后情怀 。
“玉佩丁东别后”,虽嵌入“东玉”二字,然无人工痕迹,且比起首二句凝炼准确,读后颇有“环佩人归”之感 。
“怅佳期、参差难又”,是说再见不易 。
参差犹差池,即蹉跎、失误 。
刚刚言别,马上又担心重逢难再,可见人虽远去,而留恋之情犹萦回脑际 。
至“名缰利锁”三句,始点出不得不与情人分别的原因 。
为了功名富贵,不得不抛下情人,词人思想上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发出了诅咒 。
“和天也瘦”句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化来 。
但以瘦易老,却别有情味,明王世贞对此极为赞赏,因为它概括了人物的思想矛盾,突出了相思之苦 。
“花下”三句,照应首句,回忆别前欢聚之地 。
此时他虽策马远去,途中犹频频回首,瞻望女子所住的“花下重门,柳边深巷” 。
着以“不堪”二字,更加刻划出难耐的心情,难言的痛苦 。
煞尾三句,颇饶馀韵,写对月怀人情景,颇有“见月而不见人之憾”(《草堂诗余隽》卷二) 。
此词以景起,以景结,而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作者执着的情愫 。
对一个沦落风尘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钟情若此,这决非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楼的薄幸子弟所能望其项背 。
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苏洵子 。
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 。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古代叙述诗(短) 卖炭翁白居易序 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