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34首中对偶的诗句( 二 )


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
《饮酒》 陶渊明(东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归复自然,悠然遐思 。
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流俗的高洁品质;“见”字化有意为无意,由我为无我,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
景中有深意,景中有哲思,人与物与景完美融合 。
《行路难》 李白(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
是的结尾在沉郁中奋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鼓沧海扬帆的勇气,是诗人积极乐观自信,顽强追求理想的品格写照 。
现在常用来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报复和实现抱负的坚定信念 。
夸张,对比,感情起伏变化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虚实结合,由己及人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 。
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创造了一个瑰丽、富有诗意、春意融融的境界,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 。
比喻,融情于景《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
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
后用来比喻奉献精神 。
移情于物,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志趣和广阔的襟怀 。
诗的气势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象大鹏举起翅膀,挟着浑浑的旋风直冲霄汉,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 。
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
初中重要的古文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
纵观2007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
一、领悟情感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10多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
)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最后一题:“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
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 。
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
二、综合检测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的10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
) 【中考再现】 (2007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
雪 梅 ⊙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
这种题目初看较难,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 。
只不过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合罢了 。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但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
三、赏析评价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苏泰州、山东滨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
)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