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诗词之美 作文

古诗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 。

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 古人,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 。古诗,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无处不在 。

当你吃饭时,望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你可懂得这是“粒粒皆辛苦”的成果;当你熄了灯,仰望满天繁星闪烁时,你可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当你深情抚摸长辈们粗糙大手的时候,你可领悟这是“饱经风霜”的见证; 当你敬仰岁寒三友的风姿时,你可品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实真”的感受;当你……

在我们的生活中,古诗到处可见,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 。古往今来,诵读古诗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赏、细细品味的人却不多 。用心领会吧!古诗会引领你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畅览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尽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让你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品味古诗,来弘扬传统和古老的文化,让古诗丰富我们的生活,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
作文《诗歌之美》 急急急!!古人云:“人贵直,文贵曲” 。
从诗的技法上讲,行文之委曲,就是采用委婉曲折、闪烁迂回的方式,“体情察物,巧吐心曲”,使人再三读之,可悟俯仰用笔之妙 。
而如果语直文平,意思过露,则绝无沉吟回味之余地,诗的美也就丧失殆尽 。
清人孙联奎曾在司空图《诗品》之“委曲”条目下小解:“为诗作文,一味平直,岂复有意味乎?”由此观之,“委曲”早与诗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了 。
读新版高中课文第一册的几个诗歌单元,感悟出古诗人们委曲的技法,若分条述之,可归结为三 。
言此意彼:即为双关,是委曲生成的一种表现技法 。
诗文中的双关词句,含有双重意义,一明一暗,言此意彼,“醉翁之意不在酒”,词句的意思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暗含的意思,就像打哑谜,用意主要不在手势本身,而在于手势的背后,蓄高乃题外之旨 。
用这种手法的诗,几乎俯拾即是 。
譬如陶渊明的《饮酒》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作者直接告诉我们的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是最美的,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
但没有说出的言外之意是:有些人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返回这优美而宁静的大自然怀抱呢?虽不曾号召人们对黑暗官场进行激烈反抗,却启示人们蔑视那丑恶污秽的现实,教人们从生活上远离它,从道德上鞭挞它 。
再比如杜牧的《泊秦淮》里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表面上看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但实际上是批判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家政事为重,一味地沉醉于歌舞,贪图享乐 。
像这种言此意彼的诗,课文里还真是不少 。
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不是 。
正意反说:就是正话反讲,有意颠倒为之,或明褒实贬,或明贬实褒 。
总之言是意非,闪烁其辞,表里相悖,而注重的是反面的意旨 。
这也是造成诗歌委曲美的一种表现技法,而且往往比上一种来得更为深沉强烈,更具艺术感染力 。
譬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整首诗表层写的是神仙世界的美丽,深层其实是要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跟权贵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 。
这个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亮 。
再如骆耕野的抒情诗《不满》,诗人写的是,对这也“不满”,对那也“不满”,而其要表达的正是满意,是对祖国的真挚的爱 。
这种反笔真是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十分难忘 。
委婉曲折:就是话不直说明言,而是迂回行进,委婉陈情,由一意转出另一意,笔触如丝,含而不露 。
品诗人须再三味之,方可发微显胜,参透其奥 。
这也是常见的一种委曲美的表现方法 。
譬如,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 三日入橱房,洗手做羹汤 。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诗中巧赞新嫁娘的聪颖灵慧,但不直言,而是抓住心灵写她的手巧 。
新媳妇入门,其“首场演出”——做羹汤能否成功,能否由此而博取婆婆的欢心,在夫家立稳脚获一席之地 。